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
為提升全市“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助推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向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的通知》(云政辦發〔2022〕69號)部署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市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一網通辦”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依托全省政務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省平臺),按照“省級統籌、部門協同、整體聯動”的政務服務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推進。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和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確保任務落實到位。
二、落實工作責任。市政府辦公室負責總體統籌,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市政務服務局要做好協調對接和業務指導等相關工作。各縣(區)、市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加強溝通和問題反饋,切實承擔本縣(區)、本部門推進工作落實的主體責任,將“一網通辦”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采取“統建共推、試點帶動”模式,向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營,有力提升全市“一網通辦”服務能力。
三、抓好宣傳引導。充分運用新興媒體技術,通過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抖音、實體大廳等載體,以線上為發布場所,線下為活動場所,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有機融合??偨Y梳理典型做法,及時做好宣傳推廣,提升普洱市“一網通辦”宣傳效能。
四、強化監督評估。市政務服務局將把“一網通辦”有關工作納入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年度綜合考評,定期研究并推動解決問題,做好任務調度和進度核查,實時開展跟蹤評估和情況通報,相關情況上報市政府。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貫徹落實《任務清單》情況(工作成效、存在困難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分別于2022年12月20日,2023年6月20日、12月20前報送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聯系人:何孟旂。聯系電話:2160500(傳真),電子郵箱pezwxxk@163.com。
附件:1.普洱市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
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的通知》重點任
務清單
2.市有關部門
普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普洱市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的通知》重點工作任務清單
序號
|
重點任務
|
負責單位
|
完成時間
|
1
|
部門自建業務辦理系統的互聯網端注冊渠道,全部接入省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積金中心,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2
|
推進部門自建業務辦理系統的登錄認證功能與省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對接聯通,配合做好人臉識別認證和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社會保障卡等注冊登錄模式的推廣,進一步拓展認證渠道。
|
市政務服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積金中心,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3
|
按照省級部署,配合做好關閉各級政府部門自行設置的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申辦和受理端口,按照統一技術標準規范,整合遷移到省平臺統一申辦受理系統,實現全省政務服務“統一申辦、一口受理”。
|
市政務服務局,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4
|
做好省平臺統一申辦受理系統業務申辦“雙免”(免填表格、免交材料)、辦件統一賦碼和業務統一受理的推廣應用,在云南政務服務網、“一部手機辦事通”、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綜合窗口、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和部門業務辦理系統等服務渠道全面應用,實現政務服務申辦、接件、受理一體化。
|
市政務服務局,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序號
|
重點任務
|
負責單位
|
完成時間
|
5
|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按照“應接盡接”的原則,推動部門自建業務辦理系統按照統一技術標準深度接入省平臺,實現政務服務全流程一體化辦理,加強全過程效能監督,實現政務服務數據實時匯聚、同步共享和業務協同,全面提升網上可辦率、全程網辦率和“一網通辦”實際辦件量。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積金中心,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6
|
優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窗口物流寄遞、自助打印服務,推動實現辦理結果“一窗出件”。
|
市政務服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7
|
配合省級行業主管部門整合集成公安、稅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自助服務功能,推動自助服務終端向村(社區)、園區、商場、樓字和銀行、郵政、電信網點等場所延伸,推廣更多事項全程自助辦理和24小時自助服務,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家門口辦”。
|
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
局、市醫保局等,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8
|
配合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圍繞社保、醫保、企業開辦、婚育登記、戶籍管理、不動產登記、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領域,率先推行告知承諾制或容缺受理服務,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取得明顯成效并長期堅持
|
9
|
按照省級部署,推廣“免證辦”服務,拓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城應用和跨地區、跨部門互通互認;加快推進身份證電子化。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取得明顯成效并長期堅持
|
序號
|
重點任務
|
負責單位
|
完成時間
|
10
|
聚焦“高頻、民生、適合手機辦”的要求,加大“一部手機辦事通”推廣應用的力度和深度,配合省級推動接入醫療就診、公共交通、水電氣、電信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服務應用,提升用戶體驗。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11
|
綜合運用“線上預約、線下辦理”、“線上預審、線下收件”、“線下辦理、線上出件”等業務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辦理。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取得明顯成效并長期堅持
|
12
|
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配合省級推動國家垂直管理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和省統建業務辦理系統業務數據屬地返還。
|
市政務服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13
|
按照省級部署,依據部門權責清單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梳理編制本部門可共享的政務服務數據資源目錄,注冊發布相關數據資源至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形成統一政務服務數據庫。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14
|
推進辦件、證照、好差評、監管等政務服務數據“應匯盡匯”,做到按時匯聚。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及時校核、動態更新、異議處置、反情糾錯,做到“一數一源、一源多用”,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和可用性。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實現存量數據“應匯盡匯”,增量數據持續匯聚
|
序號
|
重點任務
|
負責單位
|
完成時間
|
15
|
依托省平臺政務服務數據資源中心,配合省級推進數據共享供需對接和數據賦能,強化政務服務數據在省平臺和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共享復用,提高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政務限務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16
|
充分利用政務服務數據,探索無人干預智能審批,實現零材料申辦、零人工審核、零延時辦結和“秒批秒辦”,打造一批成效顯著的共享應用典型案例。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取得明顯成效并長期堅持
|
17
|
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站)要加強省平臺的推廣應用,依托省平臺全面實現“前臺綜合接件、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
市政務服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18
|
通過省平臺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對政務服務事項采取動態維護管理,做到要素完整、信息準確、可查可辦,確保“一網通辦”各系統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嚴格按照省平臺公布的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推行線上線下一致辦理。全面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強化“好差評”系統應用深度和廣度,實現線上線下評價渠道暢通融合。
|
市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19
|
有自建業務辦理系統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接入省平臺有關業務辦理系統的安全保障、運維管理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資源儲備,安排專人值班值守,定期開展應急處置演練,不斷提升應急演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應急處置能力。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積金中心,各縣(區)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
|
附件2
市有關部門
市委統戰部(市民族宗教委、市僑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新聞出版(版權)局、市廣電局、市林草局、市統計局、市金融辦、市醫保局、市政務服務局、市公積金中心、市檔案局、市地震局、市殘聯、市氣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信息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